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精品源于反复的修改
2012-02-07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专访深圳市市政设计院院长陈宜言


    记者获悉,深圳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是近十年来深圳首次在1月份召开的市两会。会议对深圳未来的城市发展与定位进行了深入讨论:未来的深圳应该朝哪走?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功能设计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深圳两会前夕,记者就此专访了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宜言。

    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陈带领的这支国有综合科研设计企业团队设计出了深圳彩虹(北站)大桥、深南大道、东莞大道、深圳罗湖口岸/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工程、深圳市福田交通综合枢纽换乘中心等优秀作品。荣获了“城市土地学会亚太区卓越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深圳市优秀设计金牛奖”等国际、国家、部、省及市级各类优秀设计奖100余项。

    他又是一名在深圳工作、生活了28年的城市设计者。抚今追昔,在谈到深圳城市规划设计过去30年的得失时,陈宜言一再强调要尊重规划的严肃性,不可随意改变;在谈到未来前海等后发地区开发时,他认为规划、法制体制设计一定要与国际接轨;而对于深圳人关心的如何加快推进关内外一体化问题,他则建议政府出台具体的鼓励性政策,解决关外市政配套的历史欠账问题。 

    “前海规划建设重在法制保障” 

    记者:由深圳市政府主办,在香港举行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说明会表明,前海是一块绝无仅有的宝地,该如何高水准规划发展?

    陈宜言:前海该如何规划设计,不是要建设得多漂亮,而是要让前海具备内在的东西。就粤港合作来说,前海确实是一块绝无仅有的宝地,它是一个汇集机场、港口和高速铁路的综合型交通枢纽。前海目前还是一片空地,体制设计和法制目前还未设立,规划设计必须先行。在规划、法制体制设计上可以与国际接轨,让前海未来的发展有健全的制度保障。80年代初香港人到深圳来投资,看的就是法制健全与否,深港合作要顺利推进,也离不开健全的法制。其次,前海发展规划定下来后,建设的过程中就不要随意去改变,引入的项目要严格遵循发展规划,不要为了暂时的利益改变规划。

    记者:从规划设计角度看,前海该如何突出滨海特色?

    陈宜言:这方面要多吸取国际滨海城市的规划建设经验,特别是功能分区上,要多请国外有经验的专家参与规划评审。深圳关内、关外合并后,18平方公里的前海将作为深圳第二个中心区,特区中的特区,前期规划工作一定要扎实,急不得,前期咨询、调研、论证要充分,不要有随意性的东西。

    记者:特区内外一体化给未来深圳发展带来很大空间,如何解决特区内外城市规划与硬件配套的历史差距?

    陈宜言:深圳已经走过了30年,特区内外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如何一体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交通问题,特别是上下班高峰关内外的交通。其次,要给关外配备好的生活设施,营造良好的教育、医疗、购物休闲环境,这样在关外工作的人也不必都拥挤到关内生活;第三,对关外的发展要有政策倾斜,以逐步解决历史欠账问题。此外,关外的治安环境也要进一步改善。现在很多高端人才还是不愿意去关外工作生活,深圳应该出台一些具体的鼓励性措施。

    记者:关内外到底何时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

    陈宜言:关内外一体化急不得,要靠市场逐步实现,不能靠政府过多地包办,政府要做好的主要是政策引导。

    “国际消费中心关键在软服务” 

    记者:根据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罗湖先行先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行动计划》,未来5-10年罗湖将先行先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从购物环境上来看,罗湖能实现这一目标吗?

    陈宜言:罗湖要先行先试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的主平台,人民南商业片区担负着重要的龙头作用。2006年,罗湖区政府斥资几亿元、大刀阔斧开始了人民南改造工程,这其中包括空中连廊打通道路微循环、商圈城市夜景亮化工程等多方位改造,我们市政设计研究院也参与了其中部分改造项目的设计。从目前来看,改造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进入人民南片区的高端消费品牌越来越多,一些商用物业的租金涨幅甚至达到60%,从这个侧面来看,罗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大有潜力。如果罗湖进一步打通人民南、东门以及万象城这一“金三角”区域,建立空中连廊等道路微循环,将来这里可以媲美香港的中环。

    记者:与世界上已有的国际消费中心相比,深圳的购物环境还存在哪些差距?

    陈宜言: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硬件设施与世界上知名的国际购物城市差距不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软服务”上。一方面要提升服务质量,我在东京等城市的商场购物时,从一些小购物细节上切身体会到那里服务员对顾客细致入微的服务;另一方面需要不断规范市场,做到商品价格公正透明,不要因为是外地的游客就欺客,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城市的消费品牌。 

    “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和严肃性” 

    记者:特区成立30年来,在规划设计上有哪些值得反省的地方?

    陈宜言:与内地一些城市相比,深圳设计出来很多市政项目精品,在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方面都有领先之处。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片区在建设过程中,有的建设项目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最初的规划,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和严肃性,这是我作为一个在深圳工作了多年的设计者发自内心的感触。

    记者:当前深圳正在从一座工业城市向高端服务业城市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规划设计理念应该有哪些改变?

    陈宜言:深圳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得最快的城市之一,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上形成了一套自己创新的理念。30年来,深圳已成为世界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制造业城市,但是这种依靠资源的消耗,依靠密集劳动的模式将难以持续。如今,深圳更需要考虑综合发展,要用低碳经济的理念进行制度创新与产业转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记者:现在包括深圳在内的很多城市都提出建设低碳城市,实效有多大?

    陈宜言:深圳建设低碳城市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但是也遇到很多问题,很多好的发展理念最后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规划设计中也常常感慨,一些好的能降低能耗的作品,在实施过程中常常遭遇法规瓶颈,无法得到审批,因此要加大制度创新。

    记者:2008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设计之都”,与世界其他知名的“设计之都”城市相比,深圳还存在哪些差距?

    陈宜言:虽然深圳的设计产业在国内首屈一指,但比起巴黎、东京等世界上知名的设计之都来说,差距还是很明显。作为“设计之都”,深圳现在能拿得出的作为国际行业标准的东西不多,高端设计人才也比较缺乏。

    记者:如何提高深圳创意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陈宜言:要提高深圳创意设计的国际竞争力,就要不断进行设计理念的提升,引进世界著名设计之都的先进设计理念,加强行业标准的投入建设。此外,深圳在平面设计、工业设计、装饰设计等领域实力雄厚,对外展示宣传较多,土木工程建筑设计需要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并加强对外宣传。例如,深南路一路走下来,深圳不乏很多在国内知名的代表性建筑,特别是地王大厦片区的个性建筑很多,可惜还没有形成整体对外的战斗力。

    记者:但是世界级的建筑精品似乎很少?

    陈宜言:现在的问题不是设计不出来好的作品,而是建造出来的东西不如国外一些城市。例如在市政建设领域,波形钢板桥在日本等地推广应用很好,在中国却应用不多。我们可以引入国际设计大师合作设计出好的中国建筑(3.04,-0.03,-0.98%)作品,但是制造业材料和建筑工人的素质难跟上,要出建筑精品,不仅要有好的设计,还要有好的材料和建设者。 

    “精品一定是改出来的” 

    记者:在市政建设项目上,政府、开发商、市民三方的利益如何平衡?

    陈宜言:一个建设项目好不好,老百姓的口碑最重要。好的建设作品应该是一个艺术品,而不是工艺品,光有漂亮华丽的外表不行。市政建设项目既要满足政府招商引资和建设单位的需求,也要考虑周边老百姓的需求,在进行设计时就要平衡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例如我们设计的深圳彩虹大桥,跨越深圳火车北站站场,桥下有多条铁路轨道,还可能堵住周边的交通路口,影响市民交通。我们在当时设计条件差的情况下,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这座桥现在不仅成了深圳漂亮的景观带,而且深受周边市民欢迎,桥的设计也多次在国内、省内获奖。

    记者:但是市民还是经常对市政建设项目颇多微词?

    陈宜言:现在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没有足够的耐心,听不得市民多提意见,设计时怕麻烦不愿意改来改去,其实精品一定是改出来的,不是几笔就能勾勒出来的,因此在建设项目设计的初期,一定要多听市民的意见。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