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林,我国赫赫有名的桥梁专家,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南京二桥建设功臣,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标委会公路桥梁标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劳模。他主持设计的世界第一大跨石拱桥——山西丹河特大石拱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黄埔珠江大桥、京杭运河特大桥都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工程。
与桥结缘
1973年,刚满20岁的刘士林来到重庆工程院校学习,那时的他正踌躇满志,心怀为祖国建设一展身手的抱负。“桥梁与隧道专业”却让他有了几分失意,修桥的会有什么出息,闷闷不乐的他走进了课堂。
第一节课是顾安邦老师的课。刚上课,顾老师就说,今天上课前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毛主席的一首诗词《水调歌头·游泳》词句:“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顾老师的声音不大,普通话也不尽标准,但这首早已谙熟于心的诗词,却像一面重鼓敲击着刘士林的心,“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那是怎样的气势恢弘啊,让他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就在那一刻,他认定自己要做一辈子的修桥人,做一名优秀的桥梁专家!
1977年,刘士林来到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第三测设队从事桥涵设计工作,随后他被分配到了陕西长庆油田道路的施工现场。那个时代,大学生是不被认可的,工人们打心眼里瞧不起初来乍到的刘士林。简陋的工作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都没有吓退刘士林,但工人们眼中的不屑却让他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刘士林是一个不肯服输的人,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让工人信服的技术人员。
于是,工人们发现这个新来的大学生有点“不一样”:白天他和工人一起上工地,遇到技术问题,他主动请缨,虚心求教。他发现,很多老工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长期的工作实践,却让他们拥有一手解决技术问题的“绝活”。刘士林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诚恳请教。饿了,他和工人们一起吃清水白菜干馒头,困了,他和工人们一起挤大通铺。就这样,刘士林终于得到了工人们的认可。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刘士林先后参与了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段桥涵、江苏灌河大桥、内蒙准格尔矿区三座大桥、京津塘高速公路永定新河等大量的勘察设计工作。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段工程设计获1993年度国家优秀设计特等奖。在工作中,他接触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使他意识到我们与国外勘察设计的差距,1985年他前往德国学习了桥梁设计与桥梁CAD。
在两年的学习时间里,刘士林格外刻苦,同学都说他是“拼命三郎”,说他真正是把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因为成绩优异,德方提出让他留在德国,面对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刘士林的选择却让大家“大跌眼镜”,他婉言谢绝了德方。他说自己的根在中国,自己的梦想在祖国才能实现。
谁持彩练当空舞
学成归国的刘士林,开始在中国桥梁界大显身手。刘士林作为主要设计人先后参与的广珠公路钟林段工程设计,获1993年度交通部优秀设计二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惠州东江特大桥、渭南渭河大桥同时获得1998年度交通部优秀设计三等奖;银川黄河大桥获1996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设计奖。刘士林也因此获得了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丹河大桥
1997年,山西
丹河大桥开始建设。由于丹河大桥荷载标准高,桥梁高度大,在桥梁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加之我国现行的规范及世界相关规范中也没有这样高标号的砌体力学性能指标可供使用或借鉴。因此,刘士林受命成立了“特大跨径石拱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为大桥建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工作和周密细致的准备。他们使用最现代化的仿真计算手段,对主拱圈落架技术与施工工艺;现场原材料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指标测定;砌体力学性能试验;高标号小石子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主拱圈模型试验;施工监测与施工控制;桥静载试验、动载试验等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课题组的每一项技术突破,每一项技术和工艺规范,都可以载入我国公路石拱桥教科书。这些成果都被成功地应用到了丹河大桥的建设中,对丹河大桥的顺利建成起到了很好的技术保障作用。同时也对我国大跨度石拱桥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一整套较系统、较完善的科学方法。
刘士林讲解丹河大桥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
1997年10月,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开工兴建,工程投资概算达33.5亿元。全桥由南汊桥、北汊桥、江中八卦洲公路及南、北岸引线“两桥三路”组成。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刘士林投入到了北汊桥的建设工作。
当时已经是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的他,为了更好地了解工地一线的情况,超前谋划相关的技术质量问题,常常深入工地,有时干脆就住在工地。特别是在工程建设关键的6个多月时间里,他每天超负荷工作15个小时以上。早上七点钟他总是准时出现在工地,深夜两三点钟他也还在工地上,巡视、检查、督促。“身为手握数亿元资金项目的负责人,却整天往工地上跑。有一次雨季施工,夜里下大雨,他睡不着觉,担心基础受影响,硬是半夜起来开车到现场查看。“他拼命三郎的劲又回来了。”熟悉他的同事这样说。
经过三年建设,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顺利通车。国内相关行业专家、交通部专家组和国家计委重大项目稽察办一致认为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和建设管理方面,都代表着我国当今国内大跨径桥梁建设的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交通部在为南京二桥开通仪式发来的贺电中称赞:“二桥的工程质量和建设管理代表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水平,在我国桥梁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丰碑,是全国交通行业的光荣和骄傲。”北汊桥建设项目也因此获得2002年度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银质奖,该桥成为亚洲第一大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形梁桥,刘士林也被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建设功臣”光荣称号。
此后的福宁高速公路
下白石特大桥、淮安五河口斜拉桥、西藏通麦吊桥、广州东二环珠江黄埔大桥等国家建设都留下了刘士林忙碌的身影。
为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转变的梦想而努力
1999年,刘士林成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8年来,他常常对别人说,自己的人生追求就是两句话:“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当干部,无非是两个“干”字:一是干事,二是干净。干事,体现着一种精神;干净,则是一种境界。在党的重托和人民的信任面前,只有干事和干净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经受住考验了,我问心无愧。”苦与乐,宛如建桥人情感世界的两个主色调,其对立、统一、转化、发展构成了我们的人生,展示了我们的精神面貌。因而,我们多姿多彩。”这是他对于自己作为一个交通人的人生所做的哲学思辨。
在长期的工程设计中,刘士林越来越意识到目前中国还只是世界桥梁大国,大国不是强国,要实现这个转变需要我国桥梁建设者要努力的。于是,尽管他的工作是那么的繁重和忙碌,可他却在这份辛苦中体味着快乐,一种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