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网(通讯员 王凯)飞越了天山,跨过了帕米尔高原,我们的飞机平稳降落在阿富汗喀布尔首都机场。来不及在这座拥有3000年历史的中亚名城驻足停留,我便被派往位于凯撒市的十四局集团阿巴公路项目部实习。
中铁十四局承建的阿富汗公路
凯撒距离喀布尔约800公里,大约每隔50公里就会遇到一处关卡,荷枪实弹的军人,扛着冲锋枪、火箭筒,逐个查验过往行人。初次看到这种架势,我着实有些紧张。
一路上,除了随处可见的军警战车、断壁残桓外,更多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骑着毛驴放牧的农夫,以及河边洗漱的妇女。处处是纯天然的美景,没有任何工业社会的痕迹。司机哈麻勇随着车里的音乐哼唱着。不时地,还有背着书包的学生兴奋地朝我们挥手。哈麻勇告诉我,车上大大的“CHINA”标志,当地人都认识,他们知道中国人是来帮忙重建家园的,是好朋友。我心里的忐忑也随之慢慢消散了。
来到项目部的第二天晚上,正赶上项目部聚餐,庆祝K343至K558标段主体竣工,食堂里欢歌笑语。
年过五旬的老书记举起酒杯说:“兄弟们,今天我们简单设个宴,这15公里安全形势不好,是最难啃的骨头,我们硬是把它拿下了,不容易啊!阿富汗宪法禁酒,今天我们入乡随俗,以茶代酒,干杯……”
阿富汗为内陆国,无出海口,境内几无铁路,国际援助物资的运输主要靠公路。遭受多年战乱后,三分之二以上的国道破坏严重,无法通行。我们建设的这段公路全长145公里,包含大大小小桥梁、涵洞30余座,连接阿富汗阿尔玛、巴拉码盖博两个地区,虽然等级不高,但却是通往喀布尔的交通生命线。
庆祝阿巴公路通车的阿富汗儿童
饭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几年来的经历。办公室的杜以干打开了话匣子。“2007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我在多尔比拌合站休息,半夜里,迷迷糊糊听到一阵突突的刺耳声音,一下子惊醒了。半分钟后,四周警报响起,一伙骑着摩托车的武装分子在营地周围放枪,试图冲进来哄抢物资!”
“等我穿上衣服出来,大家正挨个敲门,叫醒工友,兄弟们聚到一起,相互安慰鼓劲,报警求助。大约过了10分钟,驻地警察赶来,吓退了这伙人。”小杜慢慢地说着,眼神中透着坚定。
负责安全的王金辉接过话茬:“这里的治安环境确实太差了,一位警司曾对我说,道路是这里最大的需求,有了你们修的这条路,出警的速度大大加快,犯罪率也降低了不少。”
“那时候,路边、桥墩旁到处是战争留下的坦克残骸、弹坑,我们协调当地警局以1:3的比例,派警员给职工沿途护卫,快干快撤;当地实行宵禁,晚上限电,我们自备发动机赶工期;有的时候,看到沿途的村民挨饿、生病,我们也把为数不多的蔬菜、药品分给他们。”说到这里,王金辉有点哽咽,“当我们把坑坑洼洼的路修平,阿富汗朋友紧紧地拥抱我们,那种高兴劲就像过年!那个时候,心里真是感到特别幸福,觉的自己是有责任、有价值的人,抛家舍业地来这里,也不觉得苦了。”
坐在我旁边的朱孟龙说:“实验室小宋不在这里,我报个料哈。” 老朱往干馕里加了几块羊肉,接着说:“去年10月,K350铺沥青,正赶上妻子临盆,家人强烈要求他休假回家,但他说现在不能走,配比检测没人不行。”老朱顿了顿,“这孩子太实在了,老婆最需要他照顾的时候,却选择留在阿富汗。能不愧疚吗?能没遗憾吗?每次去工地,他都移回来几株野花,种在实验室那个废弃的养护池里。现在已经有二三十棵了,五颜六色的。小宋拍了好多照片传给他老婆看。”
阿富汗民众的心中的希望之路
听到这里,我的心被一种热辣辣的东西胀得满满的。相信小宋这种贴心的关怀,一定让苦苦守候的妻子,除了劳累和苦涩之外,更多一份期待和感动。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虽然大家都意犹未尽,但第二天还要工作,“酒宴”就要结束了。那一年那一刻,我们端起酒杯,分享难得的惬意,分享战地的友谊,分享属于海外铁建人的辉煌岁月。
5年过去了,阿巴公路项目部员工有的转战非洲、有的继续坚守阿富汗。但是每每回想起来,这场特殊的“酒宴”仍然让大家难以忘怀。
噢,那杯香甜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