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之三十一: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创新提效鄂州市率先实现“村村通客车”
2015-04-10
鄂州市委市政府把“村村通客车”作为聚人心、接地气的重要举措,纳入市政府2015年“十件实事”,及早谋划、超前定位、精心部署、攻坚克难,取得显著成效。截止3月31日,鄂州市投入资金5800万元,完成公路路基加宽218公里,修建错车台394个,完善安保工程140公里,优化、新增客运线路31条,新增客车51台,新建招呼站、候车棚237个,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客车”。一、勤于谋划,超前定位确定“鄂州目标”
一是高规格组织。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暨“三万”活动动员会召开以后,鄂州市提出了“奋战三个月,提前九个月实现村村通”,并将国家级开发区葛店开发区打造成“村村通公交”示范区的超前发展规划和负重赶超的奋斗目标。市委书记李兵在全市“三万”活动动员会上专题部署“村村通客车”工作,市长叶贤林组织召开全市“村村通客车”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村村通客车”工作。市政府成立由吴友安副市长任组长,市委副秘书长、市统筹办负责人、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为副组长,公安、财政、安监、物价、交警及各区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村村通客车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高起点谋划。确定“六统一”政策,即统一线路规划、统一外观标识、统一票价政策、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统一信息公示。组织编制了“村村通客车”工作实施方案,作出了投放车辆、数量和车型许可,详细绘制客运线路分布图。并选定10条基础条件较好的路段作为全市“村村通客车”的示范线路,发挥示范线路引导效应。
二、强于管理,攻坚克难创造“鄂州速度”
一是统一标准“定好本子”。年初开始,组织专班对全市“村村通客车”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每个行政村公路通行技术状况、安保设施状况、是否通客车、通客车的客运组织形式进行全面摸底,对未通客车的行政村、乡镇站尝候车亭、招呼站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摸清了家底,掌握了实情,市交通部门组织专班制定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出台了《鄂州市“村村通客车”工作手册》,开展专题培训,为各区“村村通客车”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技术指导。
二是检查督办“沉下身子”。将“村村通客车”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实行奖惩兑现。市交通局成立四个工作队进驻各区指导,实行日、旬、月工作进度计划,挂图作战。全市68个未通客车的行政村轰轰烈烈的开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攻坚战,培路肩、建错车台、补路面、修危桥、加标牌……全市掀起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鄂州速度”,如梁子湖区局部临崖路段路基加宽工程,从开山炸石到场地平整仅用时15天;葛店开发区购置新型公交车辆从订制到上牌,仅用时28天。
三是舆论监督“自加担子”。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标准,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陆续在各级报刊上刊发新闻31篇、简报15期、微信20期、手机报10期,在全市宣传“村村通客车”工作进展,并及时回应群众呼求,听取群众建议,以投诉率少、满意度高作为考核各区工作成果的标准,在全市营造了争先创优、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
三、精于改革,创新创效探索“鄂州路子”
一是创新模式,突出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在葛店开发区推行公交式运营模式;在鄂城区实行农村客运班线运营模式;在华容区实行公交线路与农村客运班线并联运营模式;在梁子湖区以市公汽公司为主体,开设信息平台,公开联系方式,根据区域性和个性化出行需要,采用周末班车、节假日班车等方式,解决群众出行问题,在其中4个偏远乡村实行约租电招模式。
二是安全至上,强化第一责任。由于湖泊多,路基较软,一些通村公路由于建设时间早,破损严重,不符合客车通行条件,亟待整险加固。鄂州市把客运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组织交警、安监等部门对公路存在的问题进行联合会审,对安全隐患逐一排查整改。由市运管部门对整改后的线路进行统一审批,既保障了安全,同时加快推进了工作进度。
三是政府“兜底”,确保长期经营。市政府出台补贴政策,明确新增客运车辆购车补贴政策、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市级补助标准、农村客运车辆燃油补贴政策,并建立市级农村客运示范工程“以奖代补”资金。制定了统一包干“兜底”政策,原则上不新增营运主体,鼓励各区现有的信誉好、基础好的客运企业参与新增线路的营运,各区间运输公司不愿意参与新增客运线路的营运,则由鄂州市公汽公司统一包干“兜底”,确保了客运经营主体落实到位,使“村村通”不仅能“开得通”,也能够“留得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