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农村经济大动脉我市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纪实
2015-08-14
构筑农村经济大动脉——我市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何立忠
初秋时节,走进武威乡村,处处生机盎然。连片的经济林、日光温室之间,清新别致的新农居旁边,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犹如一匹匹锦缎,在山川之间飘舞。
近年来,我市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质量第一、有序建设原则,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截至2014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2029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11137公里,是2009年的1.35倍。全市乡镇通畅率达到100%,比2009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建制村通畅率达到60.2%,比2009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打通了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大动脉。
说起交通路网完善带来的好处,民勤县南湖乡夹岗井村养羊大户叶建新深有感触。2012年以前,南湖乡是民勤县惟一一个没有通油路的乡镇。“那时候我们出趟门真是发愁,仅有的一条土路不但坑坑洼洼,而且路面窄无法会车,收购农产品的商贩不愿意到我们这里来。”
为解决南湖乡群众行路难问题,2012年,民勤县投资3789万元,开建民南公路。3月初道路正式开工建设,8月底全线贯通铺油、竣工通车,一条62.32公里的四级公路由县城直通南湖,结束了南湖乡不通油路的历史,也实现了民勤县乡乡通油路的目标。
“这条路建成后,不仅解决了沿线村社群众行路难问题,也成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有效带动了南湖乡及沿线村社经济快速发展。”南湖乡党委书记曹军义说。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先手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通过科学规划、示范带动、强化质量,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每年建设100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市委、市政府每年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主要任务,重点安排部署,从组织领导、协调配合,责任考核等方面督促落实。各县、区政府认真履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相继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农村公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魏斌说,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我市不断完善建设规划、落实县区政府主体责任、加强科学规范管理、强化质量跟踪监管,努力把农村公路建成惠民路、致富路、放心路。抢抓国家和省上一系列政策机遇,制定了《武威市国家公路网线位规划调整建议方案》、《武威市省道网规划调整建议方案》,编制了《武威市“1236”交通扶贫攻坚规划》、《武威市“两县两片”交通扶贫规划》,开展“十二五”全市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期评估,一大批交通路网建设项目列入六盘山、四省藏区交通扶贫规划,为项目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各县、区交通运输局作为具体实施和管理部门,建立项目专人盯办制度和领导分片包干,强化组织实施,工程管理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形成了上下联动、政府与部门合力、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新局面。同时,我市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建设规范和标准,确定农村公路路基宽度和路面宽度及路面结构层标准,合理划分施工标段,在具体实施中,采用强制性搅拌机集中拌合,有条件的项目在路面铺筑中使用商品混凝土,推行水泥混凝土面层机械摊铺,从而提高项目工程建设质量。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强化质量检测,每个项目建立工地试验室,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即建设计划、补助政策、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公开),充分发挥督导组和督查组的督导督查作用,通过抽查实体工程质量和试验检测报告等资料,查看核实实体工程质量,督导工程建设进度等,跟踪落实整改各类督查中提出的问题,强化施工现场监理,确保农村公路现场监理全覆盖。
今后3年,将迎来农村公路建设的黄金机遇期。4月2日,全省交通扶贫攻坚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提出要率先开展农村公路三年大会战,把农村公路通畅工程作为交通扶贫攻坚的重要建设内容,强势推进。全拾6873”交通突破行动动员会和全省交通突破行动公路建设会议要求,农村公路建设是保障“6873”交通突破行动的主要任务。
市政协副主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范景林告诉记者,这是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一次重大机遇。今年我市计划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82项1150.4公里,10月底将全部完工。预计到2016年,我市将比省政府规定的时间提前1年实现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
一条条连城通乡、进村入户的乡村道路,缩短了城乡时空距离,扩大了对外交流交往,有效改变了区域交通条件和发展环境,有力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正成为我市广大农村的发展路、农民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