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机器人”祁超:一名高铁“最牛工人”的养成
2016-05-04 


        新华社记者杨绍功

        上海铁路局徐州电务段高铁信号车间萧县北工区工长祁超,是一位只有33岁的年轻人。但在别人眼里,他却像一个铁打的“机器人”,工作上对自己和别人要求近乎苛刻,像机器人一样只读得懂“通电”“断电”两个指令。

        “五一”期间,联通京沪、京广两大铁路动脉的郑徐高铁正在进行紧张联调联试。祁超和工友们,已经连续在铁路线上奋战了30多天,他们负责上海铁路局管内信号工程的调试和维护。铁路信号是一个隐蔽工程,相当于高铁的眼睛,乘客们在车上看不见,却决定着高铁的安全行驶。施工建设中的他们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为的是确保郑徐高铁能如期安全通车。

        “不负责任付代价”是祁超的口头禅。高铁速度很快,因为信号故障导致高铁停车或减速慢行,在祁超眼里就是非常严重的事故,这是不能发生的。因此,信号工程从电缆施工到设备安装等各个建设工期中,都得从源头上把控工程质量,加强对多家建设单位的施工监控和调试。从信号工程建设开始,祁超在工区65公里的线路上步行往返了20多次,相当于从徐州到北京走了个来回,光绝缘胶鞋就穿坏了6双。

        有一次施工方提前半小时上线干活,祁超赶到现场时,部分电缆已经掩埋,他坚持要求挖开验收,发现有电缆钢管防护不严密,他要求施工方整改。施工方项目经理希望能通融,问祁超将就一下“行不行?”,祁超当场顶了回去:“在我眼里只有‘行/与‘不行/,没有‘行不行?’。”这类事情多了,有人说祁超是死脑筋不圆滑,“业务100分,情商0分”。祁超却不以为意,“我的工作一是一二是二,出不得一点纰漏。”

        为保证工程质量,祁超和工友们在国家规定的施工工艺标准基础上,对信号工程细节重新制定施工方案,推行要求更高更细的标准,这一方法创新被称为“二次定标法”,确保了信号工程“一次成型绝不返工,建成就是精品工程。”

        工友们说祁超像一个“机器人”,还因为他脑袋里带着钛合金钢片。2011年,京沪线上的一次抢修,祁超忙了两夜一天没睡觉。下班时骑电动车回家,他竟然坐着睡着了,结果一头撞在墙上,被送到医院做了开颅手术。出院后,他头带钢片又回到了岗位上。

        祁超的徒弟陈林说,平时师傅像大哥,但上了线路,师傅就像“机器人”一样不苟言笑。一次,陈林不小心将一把扳手落在了工地上,被师傅当众批评,脸上都快挂不住了。他当时觉得委屈:线路没通车,事儿不大。但师傅却忧心忡忡,马上徒步返回找到了扳手。事后,祁超语重心长地告诫徒弟:“严谨的习惯是从每一次的作业中养成的。设备不出问题,你会尝到甜头的1

        “机器人”不知道偷懒。2013年的年三十,下午五点二十左右,线路出现故障导致高铁停车。还有几分钟就下班了,接班的人也已经来了,但祁超还是跟接班的人一起把故障排除了才走。回到家里,已是晚上八点半,全家人都在等他吃团圆饭。祁超只能向家人解释:“不能因为下班了,就把事情推给别人。早点排除故障,高铁就能早点恢复通行。”

        家人对这个三天两头不回家的“机器人”有埋怨但更多是理解。“我爸也是铁路工人,不少家人都在铁路上,他们能理解我对工作的责任和感情。”祁超说,最近一次回家是在30多天前。进门时,一岁半的孩子看到自己胡须拉碴、满身油污,竟然没认出是爸爸,直到洗澡出来才让抱抱。关于家庭,祁超最大的愿望是能多陪陪老婆和孩子,能美美地睡上一觉。

        付出总有回报,祁超现在是电务高级技师。道岔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度标准是≤0.3毫米,他把工区内的道岔密贴度都调到了≤0.1毫米。别人查故障离不开图纸,他不看图纸也能找到故障点,一般故障他仅凭“感觉”就能找到原因。凭借这些绝活儿,他多次摘取系统职业技能竞赛桂冠,被铁路总公司授予“全路技术能手”称号,用时髦词“翻译”一下,也就是铁路上的“最牛工人”。

        “最舒服的时刻,是故障排除后,听着列车呼啸而过,那种匀称的节奏,唰……唰……”说到这里,祁超用手在耳边比划着,眼睛里放着光。

        联调联试后,郑徐高铁还要承担“中国标准动车组”的试验任务,试验时速将超过350公里/小时,对祁超的考验还将继续。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