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大队“四项机制“持续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力度
2016-03-28
长期以来,农村交通受地域、环境和地形分布复杂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交通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难度大、成效微、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等诸多“瓶颈“和“节点”问题,尤其是进入当前春季时节,各种交通安全隐患突出,交通管理形势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做好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预防能力,于都大队因势利导,在今年开春以来农村各项交通管理工作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季节性特点和实际,梳理总结经验,建立健全针对性措施,以“四个机制”狠抓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最大限度确保农村交通安全平稳。
一、稳固基础,健全排查机制。为有效推进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全力提高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预防能力,大力营造农村安全、畅通、有序交通环境,大队制定了各阶段、时段农村交通管理工作预案,在此基础上,全面拉开联勤协作帷幕,一是会同安监、交通、运管、公路、农机等部门深入县323、319国道沿线农村地区对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进行排查整治,重点加强对急弯、陡坡路段的检查力度,及时设置安全防护栏和警示标牌;二是会同安监、教育部门大力排查农村中小学周边交通标志、标线和各类安全设施等基本情况,对排查结果统一建立档案,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基础实、台帐全,并迅速落实整改措施;三是做好城乡结合部、农村岔路口和“田梗”路段与公路对接口的警示标志,确保农村道路主、次交通线高度安全。
二、强化合力,健全保障机制。近年来,有关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有报道,直观反映出了农村交通形势的严峻性,为进一步增强民警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当前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形势,大队不断加强农村各阶段交通形势的分析研判,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把握事故预防的客观规律,制定落实各项整改措施,采劝四包”递进式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力度,即“大队长包大队、分管领导包乡镇,中队负责人包片区、民警包路段”的四包责任制,全面扩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覆盖面,增强农村地区道路管控能力。同时,把农村道路安全管理纳入长期、长效管理日程和考评机制范畴,把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成效与民警、农村各基层单位协管员、村组交通协管员绩效考评挂钩,充分调动基层辅助力量的工作积极性,着力健全农村交通管理群防群治机制,织牢农村交通安全防护网。
三、抓住重点,健全管控机制。根据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实际,大队紧紧抓住农村交通常见违法现象和违法群体重点,进一步健全交通违法行为管控机制,制定周期性、阶段性、长效性农村道路严管机制,从23日起,全面整合禾丰、银坑、罗坳、岭背、黄麟等农村中队警力,掀起“抓住重点打顽疾,强化整治净环境”的严打声势,在不同时间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专项整治,严查农用车、低速载货汽车、农用三轮车以及骑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无牌车辆上路等农村常见、高频率交通违法行为,从根本上通过严打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农村交通环境,形成农村交通“打违法、净环境、促成效、建长效”的良好管控局面。
四、营造氛围,健全教育机制。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是一项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化的工作,建立和健全宣传教育机制非常具有现实积极意义,大队紧密依托“五进”宣传活动形式,大力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全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一是丰富宣传形式。采取发宣传资料的常态宣传形深入农村开展“以字促宣”工作,督促农民朋友熟看、熟记,做到字字入眼、入心;二是做好客运宣传。利用典型事故案例材料开展警示教育,给客运企业、运输企业和有关单位提供学习资料,督促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三是采取路面宣传,让交通违法行为人能够自觉意识到自己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