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铸就50多年“桥坚强”
2012-05-02 来源:人民网
——专访桥梁专家钱学新
  最近一段时间,一系列桥梁垮塌事故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关注。面对不断出现的“桥脆脆”现象,人们开始反思和回顾,一些媒体找出了许多建国以后开工建设、历经几十年仍然“值得信赖”的明星桥梁,这其中有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等。

  “桥坚强”建成54年历经70多次撞击仍屹立不倒

  我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正式通车,至今历经大小70多次撞击仍屹立不倒,更被很多网友誉为“桥坚强”。记者采访了参与这座大桥建设的老工程师、已经89岁高龄的桥梁专家钱学新。


 
  1957年10月15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正式通车,50多年过去了,大桥仍横跨在浩淼长江上,见证着历史的流转,而当年参与大桥建设的建设者们却大多离我们远去了。钱学新说,大桥建设那年,他32岁。

  “那是1953年的春天,4月份好像是。我当时在广州铁路局,后来就来建大桥,调到这样一个单位感觉到很兴奋。”

  钱学新的兴奋是完全有理由的。要知道,在长江上建一座沟通南北的大桥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的梦想。早在清末,政府就开始拟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计划。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明确提出“以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为一市”的设想。民国时期,著名铁路专家詹天佑曾亲自带队勘测长江桥址,但终因财力、技术和政治等原因没能建成。于是长江两岸的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身上。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资料图)

 
  一座心血和汗水铸造的大桥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用了五年的时间设计规划,到1955年开工时,这座桥已经聚集了包括茅以升,罗英、张维、梁思成等众多大师在内的几乎国内各个领域的所有的精英,并聘请了苏联专家提供技术支持。然而即使这样,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做这样一个前无古人的重大工程仍困难重重。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基础工程。在水深40米,20多米覆盖层里面,桥墩怎么修?过去钱塘江等修过的桥,都是用气压沉箱法,水深比较浅;但在长江上用老的这种方法困难就很大,在长江上是不太实用的。”

  最后,前苏联专家提出了管柱钻孔基础的创意,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试用过,而当时摆在面前的问题是,中国包括前苏联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打桩机能够满足施工要求。钱学新回忆说,当时他们就是靠着一种精神力量,自力更生、东拼西凑,愣是自己建造了一台前所未有的超级打桩机。

  “在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日日夜夜里,几乎每一天都会发生很难忘的事情。有一次,长江边上发生了大风大浪,有一条吊船缆绳吹断了,漂到江面上去了,不把它控制住,随便撞到下游的船和人就会出大问题。我们就追着它把它控制住了。”

  正是无数像钱学新一样的建设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座用心血和汗水铸造的大桥终于昂然屹立在长江上,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钱学新说,他永远忘不了大桥通车那一天的景象:

  “武汉大桥通车典礼是很热闹的,全武汉全市轰动啊!桥上人啊简直是密密麻麻,走都走不开。中国自力更生修起来的第一座桥,那个高兴程度真是难以描写!”

  近乎苛求的施工要求:一颗铆钉都不能马虎

  从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至今,整整过去54个年头了。50多年来,肩负着每分钟60多辆汽车、每6分钟一列火车通过的荷载,武汉长江大桥经受了无数次洪水、狂风的洗礼,更承受了七十多次碰撞事故的考验。

  然而,就在前些年专家对大桥进行检测得出的结论是:大桥的桥墩、钢梁等主体结构仍可使用100年以上。那么,如此坚强的大桥当初究竟是如何打造?

  武汉长江大桥总长1670米,桥面分上下两层。下层通火车、上层走汽车。按照设计,假设两列火车,以最快速度开到桥中央,同步紧急刹车;同时,公路桥上40辆汽车,全速行驶,也来个紧急刹车;还是这个时间,长江刮起最大风暴、武汉发生地震、江中300吨水平冲力撞到桥墩上,武汉长江大桥仍要有足够的承受能力,不至垮塌。如此高的标准保证了这座大桥历半个多世纪的经风吹雨打,大小70多次碰撞仍安然无恙。钱学新说,当时他们造桥,大到桥墩基础,小到桥面上一颗铆钉,大家都是一点点像对待自己家的手表一样精心调校的。

  “铆钉孔不打满的话,只要有一点缝隙就算不合格,桥的质量就会受影响。那时候每一个铆钉都要经过检查工用锤子敲实,只要发现有一颗铆钉没有添满钢板孔都要铲掉重来的。”

  “桥上人命关天,三两天垮掉了是要出大问题的。”

  钱学新回忆,当年建桥,所有建筑材料都有严格的甄选标准:水泥都选最高标号的;砂石会先运回工地试用观察,合格后再做采购;所以实际上大桥完工后,质量标准都是超过预先设计的,工程建设单位这样做并不是上级要求的,都是出于对大桥负责的自发行为。

  “一个是党和国家交代的事情参加是非常光荣的。也没有什么利润啊、赚钱的观点。而且质量管理规范这些东西都比较规矩。”

  钱学新说,现在国家无论从财力、物力和人力都今非昔比,各种技术突飞猛进。现在造桥的条件不知道比原来好多少倍,建设者们是赶上了好时代。然而再先进的设备、再好的技术都是由人来操作和控制的,没有负责的建设者,就不会有真正的百年工程、民心工程,质量和安全永远应该是一座“坚强”建筑的根本保证。

  “光追求外表漂亮、跨度大,没有扎扎实实去抓基本的东西,就是桥梁本身安全是第一位的,因为桥上人命关天,桥修的再好,不牢固,三两天垮掉了是要出大问题的。”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