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隧道群的安全在掌控之中
2015-07-08
在中国中铁一局桥梁公司利(川)至万(州)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的接待室里,有一面电子视频墙,视频墙上播放着利万项目所有工点施工的实时监控画面,特别是隧道群里的施工人员一举一动都能看的清清楚楚,甚至对话都能听的见。
“这就是我们的视频监控图像与语音录像系统,用它我就能随时掌握各工点的施工情况,及时解决施工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管理效率。”5月28日早上,中国中铁一局桥梁公司利万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杨伟锋向记者介绍;记者看见他娴熟地切换一个个画面,调看实况,查询问题。
中国中铁一局桥梁公司承建的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至重庆市万州区高速公路湖北段第二合同段一期土建工程,全长16.548公里,主要工程有4桥、7涵、8隧,以隧道为主,结构物多地处喀斯特地貌的大山深沟中,点多线长,交通不便,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项目部创新思维,决定将“互联网+”应用在高速公路建设中。
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基本靠人来回穿梭于各工点之间或电话沟通,检查、监督施工,往往需要很多人参与管理,但仍然管不好,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于是,桥梁公司以此为突破口,采用了基于“互联网+”的视频监控图像与语音录像系统。
该系统通过接入互联网,就可以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的访问施工现场的视频图像和声音,直观地了解掌握工程的施工状况。
说起视频监控图像与语音录像系统的好处,项目部安全总监刘宝伟如数家珍。他说:“这个系统对我们来说很实用,它能够很直观的掌握各工点的施工情况,发现问题就能及时通过手机或对讲机进行处理,对现场生产计划调度、质量、安全与文明施工和环境卫生的管理都有很大加强和提高。通过对施工现场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监控,特别是对现场操作状况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起到了过程监督及威慑作用,能减少、防止和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据了解,该系统的应用后,使项目部各部门的管理得到了加强。项目工程部部长高胜维说:“作为工程部,我们可通过登录工地项目的视频监控图像与语音录像系统,就能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生产进度,随时与工地生产副经理协调生产调度、调整与安排,做到计划有效,进度可控。特别是对隧道内施工是否按技术交底的技术方案施工,是否需要调整施工方案一目了然,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工作效率”。
“物机部可通过登录视频监控图像与语音录像系统,随时掌握施工现场的材料、物资供应,现场材料、物资的到货和使用情况,龙门吊、拌合站等大型施工机械的安全使用、运转与维修情况,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规范了材料管理,有效控制了材料的浪费,避免材料丢失等现象发生,降低物资成本。”物机部部长常洪亮补充道。
记者随着中央主流媒体采访团,进入了全线控制性工程——6570米的大庄特长隧道,只见隧道进出口均安装了信号发射装置,隧道内施工的所有信息都将通过互联网传送出去。
随行的中国中铁一局桥梁公司党委书记、利万项目部经理陈瑞说:“启用视频监控图像与语音录像系统后,项目安全人员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我们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实时掌握,能及时了解危险性较大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安全状态,对监控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或其他违规行为,立即责令施工现场进行及时排除。”
“为了保证隧道内通信畅通,我们还为26名专职安全员配备了对讲机,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开工至今我们实现了安全零事故,去年项目部被交通部评为“平安工地”示范工程,也被湖北省交通厅评为“平安工地”示范工地和中国中铁一局“安全标准工地”称号。”
据悉,项目部在隧道绝壁进洞、高山深壑中建桥梁、高填方路基、高边坡施工中,对隧道进洞管理、混凝土拌合站、物资管理等重要环节也应用了互联网+思维,让不可控的因素全部可视、清晰起来。
特别是在隧道进洞管理上,项目部给每个进洞的人员都配有一个感应芯片,个人姓名、工种等个人信息都收录其中,隧道里每50米还设置一个考勤机站,保证了对感应芯片的感应,因此,外面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隧道内的人员、设备状况以及运动轨迹,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便可依此迅速了解被困人员的位置,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穿越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武陵山区的利万高速公路,8座隧道已有5座全线贯通,剩余白果坝隧道、田家垭隧道、大庄隧道分别在今年7月、9月和年底贯通。
视频监控系统的可视化还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期待天堑变通途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