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也说说公路部门的借调现象
2016-03-29 
        

        紧急任务和工作需要临时借调人员来共同完成,有时是难免的,但近年来的有些借调却变得越来越随意,市里往县里借,县里往乡里借,乡里往一线借,借调的人员越来越多,借调的形式花样百出,由此也滋生了一些机关病,有的甚至暗藏腐败,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备受诟病,也是不严不实的表现。在公路部门借调人员中也存在着以下现象。

        借调人员,机关的无根人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很多项目同时开工,哪里都缺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省厅、省局及各项目建设指挥部,从基层公路段抽调了很多的技术管理干部到项目上去,也确实锻炼了一批干部和技术人员,这些人后来大多数到了各个项目的管理处和借人的机关,很多人已经成为了领导干部。

        上级机关能够借用的人,除了个人能力强外,很多都是年轻的、能干事的。毕竟在机关工作,平台大了,锻炼的机会更多了,能力能得到提高,一旦被借用,借调人员大多感到幸运,认为机会之窗在自己面前打开,借的人想留下来,借人的机关又不用承担被借的人的工资等,当然也有些有背景的,借调实际成了他们躲避监督、曲线升迁、变相吃空饷的重要手段,有的更是涉及腐败现象。向下面借人,很多一借人可能就回不来了。

        在现有的干部人事政策下,借用人员想向一级机关上调的可能性较小,毕竟借用的人还是原单位的人,在借人的单位被借的人很多时候好像是个局外人,像个没根的人,身份尴尬,心里纠结,患得患失,焦虑,常常有不安全的感觉,工作久了,留又很难留在机关,回原单位,岗位肯定让人顶了,得一切从头开始。长时间脱离原单位原岗位,评先评优、晋升职称职务、享受福利待遇等,肯定也得靠后站,未来发展明显落后于留在原单位的人,有些借调的人长期两地分居,很影响家庭生活和感情。许多借调的人身心疲惫,其中甘苦,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

        层层借调,基层失血严重

        能被上级机关相中,对于借调人员来说,是一次展示自己能力的绝佳机会,因此,即使身份尴尬,很多人也乐意被借。

        那些能让上级机关看中的,基本上是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很多业务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这些人一借走,往往这项工作无法开展,能开口借人的单位,一般都能管到基层的钱或什么,得罪不起,何况也是被借的人的一次机会,一般会放行。但基层又得重新培养一个新人,有时有些单位有些岗位似乎成了培训基地。而且,由于这些人长期离岗不脱编,导致基层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进人,人才断档现象严重。

        违规借调,也导致机关病丛生,借调人员很多成为借人单位的干工作主力。借调的人在借调期间,往往是急事、杂事、难事、辛苦事,样样都得做,但机关在编人员往往无所事事,悠闲的很。有些机关人甚至觉得,反正是借来的,就得多干活。

        刹住机关借调歪风

        机关借调乱象严重违反了人事制度,扰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事设岗、以岗定人的机制,不利于干部的管理。

        人事管理部门要完善和利用好干部管理制度,出台规章制度规范借调行为,统一确立借调的基本制度,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随意借调工作人员,对借调人员类别、借调时间、借调期间管理考核等进行规范,把借调权关进制度的笼子。严格落实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三定方案”,做到定人定岗、定岗定责、定责问责,完善编制管理,根据职能清单科学合理地分配编制,以事设岗、以岗定人,建立编制动态管理机制,让机关的编制能及时随着机构的职能的增减而变化。加强体制改革,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干部人事流动机制,防止为官不为、人浮于事的不良风气,加强干部人事制度的执行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敦促机关每位干部人尽其才,而不是依靠借调人员来维持单位正常运转。加强责任追究,严肃人事调动纪律,使凡进必考成为一条铁律,对那些企图通过借调变相进人甚至变相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肃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