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借力“政策东风”构建“一带一路”交通枢纽
2016-05-05 
        借力“政策东风”构建“一带一路”交通枢纽

        --访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孙礼超

        乌鲁木齐的轨道交通发展起步较晚。2012年4月三屯碑快速公交枢纽项目和2014年6月高铁新客站市政配套项目的开工,才标志其轨道交通建设正式启动。

        然而,近几年乌鲁木齐“借力发力”、实地创新、攻坚克难,推动轨道交通建设有序向前,并走上快速发展通道。“’十二五’时期,我市轨道交通项目顺利启动并有序推进,同时,多条后续线路纳入’十三五’规划实施项目。’十三五’时期,我市轨道交通将迎来大发展。”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孙礼超在接受《世界轨道交通》杂志采访时说道。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疆正重启亚欧财富走廊,而交通运输合作是先行领域和重要基矗作为首府,乌鲁木齐正借着东风在“’一带一路’交通枢纽中心”的道路上加速腾飞。

        轨道交通建设要服务整个“一带一路”

        “打造多维度立体交通网络,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服务整个’一带一路’的交通枢纽中心”,这是乌鲁木齐的定位。

        由于地处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乌鲁木齐自古就是连接中国与中西南亚及欧洲的重要交通通道,交通通行便利,发展基础良好,不仅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向西开放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乌鲁木齐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乌鲁木齐正在紧紧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谋求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的突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造丝绸之路上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围绕这一目标,乌鲁木齐近几年不断加大城区路网建设,包括BRT、田字路等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城区交通的承载量。

        但是,这些还不够。孙礼超补充道:“一带一路”的“交通中心”概念,已不再仅限于一个城市的路网建设,而是将一个城市的路网变成一个“大枢纽”,形成连通城际,进而连通全国、连通欧亚的“大交通”。为此,乌鲁木齐市加快了构建“三环十五射”的路网骨架,并开始完善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交通网络体系。同时,利用地处新亚欧大陆桥和国际能源大通道黄金节点的有利区位条件,推进公路、高铁、地铁、机场和航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通乌鲁木齐至中亚主要城市的直达客运班列和新疆至欧洲直达货运班列,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的联网工程,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亚欧交通、通讯、信息、管道传输大通道,最大限度与周边地区和中亚国家实现互联互通。

        “十二五”启程“十三五”大发展

        “十二五”时期,乌鲁木齐首批地铁线路正式动工并顺利推进,其他后续线路的准备工作也已开始并力争在“十三五”开始建设;与此同时,磁悬涪轻轨等多制式轨道交通正在积极筹划中。

        根据《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乌鲁木齐轨道交通线网由7条线路组成,规划线路总长212.46km。其中,初期建设规模为48.46公里,包括地铁1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2014年3月20日,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2015年11月11日,2号线启动。这是乌鲁木齐首批建设的地铁线路,工作人员克服地质复杂、气候严寒等恶劣的自然条件,攻下一个个技术难关,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截止2015年,1号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线21座车站已有12座车站顺利封顶,5段区间实现双线贯通,车辆、信号、牵引等设备已完成招标采购。2号线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征地拆迁、管线改迁、交通导改、树木移植等工作,今年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根据计划,1号线将于2018年通车运营,2号线一期工程将于2019年通车运营。

        今年,在继续1、2号线工程的基础上,乌鲁木齐还将启动3号线、4号线建设和5号线、6号线的前期工作。未来五年,规划的7条地铁可能不会全部完工,但都将全面展开规划并陆续开建。

        地铁网络积极推进的同时,乌鲁木齐还根据城市实际情况,积极发展多制式轨道交通模式,如积极筹划市区至南山旅游基地中低速磁悬浮和乌鲁木齐至昌吉轻轨项目。

        预计“十三五”期间乌鲁木齐轨道交通通车运营里程将达到113.865公里,其中:城市轨道46.965公里,乌昌城际铁路25.8公里,乌南磁悬浮41.1公里;新开工线路128.9公里。届时,乌鲁木齐将建成区域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步入轨道交通时代。

        城轨建设彰显“乌市特色”

        由于地理位置、地质结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差异,乌鲁木齐的轨道交通建设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首条地铁,意义重大。地铁1号线是新疆第一条地铁,对于新疆意义重大。孙礼超用“五个有利于”作为概括:有利于加强社会稳定基础,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居民对社会稳定的信心;有利于改善交通出行环境和提高城市安全度;有利于缓解人、车、路之间的交通矛盾;有利于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代建制”开启新模式。乌鲁木齐轨道交通起步较晚却能快速发展,得益于“外部借力”的效果,其所采取的“代建制”开创了国内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新模式。

        为确保地铁1号线能够安全、可靠的按期建成和运行,乌鲁木齐加强了与北京市的合作。

        2012年,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就双方合作事宜进行多次沟通对接。

        2013年3月6日,双方在北京举行《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管理服务合同》签约仪式,这是全国地铁行业第一条真正意义上按市场化的“建设管理服务”模式进行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开创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式的先河。

        2015年4月2日,乌鲁木齐城轨集团和北京地铁运营技术咨询公司分别签订了《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筹备及服务管理咨询合同》和《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合同》。由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帮助乌鲁木齐开展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工作。

        孙礼超表示,目前双方合作顺利、成效显著。今后将通过共同探索,力争在融资、建设、运营、人才培养与输出等方面有更多的合作。

        创新方案破解地质难题。乌鲁木齐地质条件复杂,堪称地铁建设的“地质博物馆”,极大地增加了轨道交通建设的难度系数。为破解建设过程中的难题,乌鲁木齐多次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技术人员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所采用的许多创新性方案在国内尚属首次,不仅确保了1号线的顺利施工,而且丰富了我国地铁建设的经验,为之后的线路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孙礼超以1号线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一是1号线穿越四条地震活动断层,而且横穿角度趋近于90度,为国内地铁建设首例。为此,我们专门开展了1号线穿越活动断层专题研究,对土建结构、防水、接触网、轨道结构等开展科研,相应的研究成果已在工程设计中成功运用;二是由于历史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1号线需穿越煤炭采空区。这在国内地铁建设中也非常罕见。我们在国内首次运用’地下桥’结构穿越煤层采空区,填补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结构设计的空白。三是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坡,地势呈南高北低状,1号线南北高差280米,且为单面连续长大坡,线路纵断面设计坡度为28‰,为国内地铁之最。因此,我们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开展了1号线单面长大下坡,地下隧道结构工程、制动系统、能量回馈系统的专题研究。目前,研究成果正在申报国家住建部科技进步奖。”

        此外,乌鲁木齐地处严寒地区,全年有近一半的时间为冬季,施工周期相比内地城市短很多,要确保乌市轨道交通项目按期通车运营,面临极大的挑战。“我们已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制定保障措施,周密地研究部署工程筹划方案,做好了各项准备,力争实现工期目标。”孙礼超说道。

        安防要求全国最高。地铁运营安全是最受公众关注的,新疆又是安防敏感区,因此,乌鲁木齐地铁在安防方面丝毫不敢懈怠,早在申报建设规划时,就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编制了《轨道交通1号线安防措施分析报告》并通过了中央新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发改委等部委的审查。此外,乌鲁木齐还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安防设计标准研究”专项课题,为地铁安防设计提供了指南。设施设备方面,在国内首次配备全线地面安检系统;在隧道全线设置了疏散平台;车辆设计中采用首创的车头全开式疏散门。这些都为地铁将来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坚强后盾。

        最后,孙礼超还提到了“轨道交通运行服务效果策划”。“我们开展了轨道交通运行服务效果策划,对行人行为、交通、商业、安全、文化、政策等7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和策划,相关成果已经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我们尽管起步较晚,但我们充分学习借鉴和汲取国内外城市地铁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并形成符合乌鲁木齐实际情况建设、管理和运营模式。”

        对话未来

        采访结束之际,谈起乌鲁木齐的未来,孙礼超表现出自信与期待:“’一带一路’涵盖40个国家,覆盖人口约30亿,将是未来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为乌鲁木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三五’时期,乌鲁木齐将致力于打造欧洲和中西亚地区与中国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转换中心,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耀眼的交通枢纽中心。”

        乌鲁木齐的“轨道交通梦”并不是盲目的,孙礼超解释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正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难题。事实证明,仅靠地面交通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城市缓解交通问题的首眩当然,城市轨道交通也应当考虑有序发展,应本着量力而行,建设规模适度的原则,在城市建设如地铁、轻轨、现代有轨电车等多制式的轨道交通模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更应注重同城市不同交通方式的接驳,最大限度做到相互衔接,方便居民的出行,有效提高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和轨道交通运营效率。”

        我们期待新丝路上冉冉升起的明珠!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