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铁一局桥梁公司项目的鲍北制梁场,所制箱梁被进行质量ABC评级。(资料图)
西部网讯(记者张悦)武汉市重点工程之一的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是武汉市的“六环”,建成后将实现武汉至湖北省内八个其他城市1小时快速连接。其中,由中铁一局桥梁公司承担的洪湖段第一标段于2013年8月开工建设,因地质条件差、工期紧张、工序繁多,施工难度很大。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身处项目不同的岗位,却在这24个月的紧张工期中坚守自己的一班岗,共同克服种种困难,为道路建设而辛苦付出着。在他们看来,只有质量、安全、环保几个“轮子”转得均匀,“洪湖段”这匹马车才能又稳又快地向竣工发起冲刺。
质量管理尝试别人不敢尝试的
2013年11月,任浩懿临危受命,调到洪湖段项目部担任质量部部长。对于擅长工程技术的他而言,之前从未涉及的质量监管工作显然是一次新的挑战。
“第一次负责质量监管工作,没有接受过培训,更没有丰富的经验,刚开始真的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任浩懿还清楚的记得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安排的工作执行不下去,生活与工作搅作一团,完全找不到突破口。
好在任浩懿没有放弃,硬生生地把这段“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挺过去了。“没有系统培训就自学恶补,没有经验之谈就多实地经历,不信改变不了现状。”任浩懿说,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那段时间在工地上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回想起来,如今的道路完全是靠当时一点点花时间硬砸出来的。
2014年,项目部引进了质量ABC分类考核制度,任浩懿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创新,构建了全新的质量监控体系。“实施过程中所有工序都会按照管控体系进行自检、他检和第三方检测,并评出ABC三个类别。A类代表优秀可以获得奖励,B类不奖不罚,C类虽是合格,但要进行处罚。”任浩懿说。
事实上,在落实质量ABC监控体系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每天的测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现金需要申请与备案…只有克服了这种种阻碍,才能把‘ABC’落实得更彻底。”任浩懿说,从去年5月初到现在,我们坚持每天测评,为其作业达到A类的2000多名工人直接发放了现金奖励。
在任浩懿看来,一线工人作为建设的主力军,加强与他们的衔接互动至关重要。这种细化质量考核标准的方式不仅对工程质量把关更加严格,也调动了工人们的积极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我们更希望质量ABC管理体系能够‘不变味’地执行下去,甚至推向全国。”
经过近一年的历练,任浩懿对于质量管理工作已然得心应手。2014年9月,他调任项目部生产副经理,如今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仍保持着最初的那份坚定。“别人不敢尝试的我想去试一下,别人试过的我可以创新发扬,以后的路还很长,仍想继续坚持在管理方面有更大的突破。”任浩懿说。
在2014年洪湖项目“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上,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宣誓。(资料图)
安全不出事故也是一种效益
刘帅,2013年8月进入洪湖项目部担任安全部部长。对从事四年多安全监管工作的他来说,“有原则、不随大流、不触碰安全红线”是他一贯坚守的工作信条。
“这一标段本身开工就比相邻标段晚8个月,导致工期特别紧张,而安全监管的作业面大任务量重,刚开始每天都要加班,感觉特别不适应。”即便如此,刘帅还是尽可能带着大家在安全管理中做到事无巨细,每天工人进场登记,对千余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定期进行现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按照每月计划进行安全设备专项检查…
“从人员、机械、现尝施工环境等因素入手,安全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机制。”刘帅说,其中,17名专职安全员、24名兼职安全员、25名群众安全员共同构成了安全检查人员体系,这种全民总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方式更易于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不仅如此,“一票否决”也是安全部的一项特权。“一片箱梁即使通过了质量、技术等审核环节,但只要发现有安全隐患,我们就可以实行‘一票否决权’阻止浇筑。”刘帅说,安全大为天,检查大到全线路面,小到一根钢丝绳一个安全帽,为的就是做到零事故。
如今,作为项目安全总监,刘帅的责任并不比之前轻。一方面进度要求追着跑,另一方面安全管理必须做到位,对他而言,努力平衡二者,压力可想而知。“有时候最后一处作业完成了就可以达到阶段目标,但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就要对此整改,难免会耽误进度,那个时候所有矛头都指向自己,感觉挺无奈。”刘帅说,但安全工作就算得罪人也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坚持原则,不随大流,不触碰红线,才能避免事故发生,而对企业来说,不出事故也是一种效益。
事实上,从2013年9月开工以来,项目部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并在2015年湖北省省级重点公路工程安全量化考核中排名第一,这该是对刘帅和整个安全部最大的肯定。
对于项目竣工后该何去何从,刘帅有着自己的打算。“从最初负责技术到如今监管安全,我尝试了解不同的工种,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下个项目希望从生产管理方面挑战自己,尽可能对这个行业有全方位的了解。”
经过24个月的紧张施工,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洪湖标段开始向竣工发起冲刺。(摄影:李宏)
打好“预防针”环保才更有效
“我一直觉得环境保护并不是什么难事,任职后才体会到环保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样轻松。”2014年10月,李召弟调任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环保工作。
洪湖项目部施工地区属于富水区域,地表水丰富,多以鱼塘、河流、田地为主,在施工中保护植被、水质、空气不受污染自然也成为项目部的重头戏,但这对第一次负责环保工作的李召弟来说,无疑要求他挑起重担,摸索出一条新路子。
“由于很多人对环保的忽略,看似简单的工作落实起来却比较困难。”万事开头难,李召弟决定先拿自己“开刀”,通过系统专业地学习,他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环保要求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之后,他对既有的环保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细化相关的管理措施,并组织工人们进行环保宣传教育。
“环保工作更多的是处理各种细节,只有打好‘预防针’,环保才更有效。为了减少大气污染,项目部加大投入,为全线9公里都铺设了电缆,将之前柴油带动钻孔设备全部更换为电力钻孔设备。”李召弟说,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降低噪声污染,施工场地外围设置隔档防止用料与垃圾污染水源,修建排水沟预防水土流失,这些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到却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李召弟看来,“转变大家的观念”要比单凭制度强制管理更有效。“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导致很多人觉得环境保护‘可有可无’,事实上,衡量一个项目好坏不光是质量、安全、进度这些指标,环保也占有一定比重。外部的制度管理是一种保证,而每个人转变观念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才是核心。”
对李召弟而言,环保虽然是工程的“冷门”工作,但并不妨碍他坚持下去。李召弟更希望在制度管理之外,通过大家共同的力量让环保观念有所转变,将环保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对这群人而言,“干这活绝不能马虎”是他们始终坚定的信念。24个月的紧张工期让他们每天工作如打仗般激烈,但在与时间赛跑追赶进度的同时,他们也绝不会在质量、安全、环保方面掉以轻心。时下,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洪湖段第一标段即将竣工,这群建设者们正在完成最后的收尾工作,当他们看着眼前这条纵横交错的公路雏形显现,当初所付出的辛苦与精力都是值得的。
作者:张悦本文来源: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