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长江公路大桥
我在同济大学研究生学习时,周老师是我们的指导教授之一。毕业后留校工作一年多在他的指导下参加与市政工程局合作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周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可以说是言传身教。周老师十分重视对新技术的发展讯息收集,他曾督促我不要只局限于教科书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和资料室的作用,要关心与专业有关的杂志和图书的新讯息。并教导我虽然不可能将所有的有关图书杂志都详细阅读,但只要把序言和章节目录都看清楚,了解其中的内容,以备将来遇到相近相似的问题时,可以找到可参考的资料。遵从他的教导,确实比较能扩大技术的视野。周老师对工程的实践十分重视。记得有一次参观苏州河的一座新建桥梁的施工,当时工地正在打桩,他详细问工人师傅了解鎚击进桩的进度及鎚重之后,提出应该加大鎚重的建议,否则不仅进桩慢,还会将桩顶击裂。工人师傅完全同意周老师的建议,并竖起大拇指称周老师为“大法师”。事后周老师对我说:实践的经验很重要,但人不可能什么都实践过,但只要关心,虚心向实践过的人请教,也可以获得宝贵的实践知识。
1957年底,我接到调离学校的通知,调到水利电力部上海勘测设计院工作,该院以设计水力发电站为主。我为此思想十分苦闷。因为我大学是房屋设计专业毕业,被分配作为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已是一次改变专业。好不容易学习了两年,稍为有所认识,毕业后有幸作为世界知名的桥梁专家李国豪教授的助教,有着十分良好的学习深造的机会和环境,却又要改行去重新学习水电站的设计知识。当我怀着严重失落的心情去向周老师告别,他首先恳切地安慰我说:“水电站设计和桥梁设计具有相同的基础知识,都离不开结构力学、材料力学,至于一些专业的特殊知识,只要用心努力便可适应”。他还半开玩笑地说:“拱桥转90°和拱坝基本相同,只是荷载不同而已”。继而他用比较严肃的口吻说:“人的一生都可能会遇到专业和职业的选择和不甚如意的境遇,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改变一个字去对待,就能勇敢地下决心去克服一切困难,就是将专业、职业改为‘事业’”。他这短短的几句话,使我象从昏睡中被猛击一掌地震醒。我想当时只有20多岁,今后道路还很长,我还有机会,只要认真对待、虚心学习、勇于实践,总不会虚度一生。周老师这一字之改,深刻地影响着我的人生观。直到2003年,我在水电站设计业务中,已部分或主持设计建成了8座大、中型水电站。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却又奉命改任主持长江口河道整治综合开发规划的任务,对象从过去的单向水流、少沙的河道、以发电为主的开发利用为任务,改变为双向水流、多沙、含盐的潮汐河口,以航道整治和防洪防潮等综合开发利用为任务。这又是一次较大的专业改变。但已经有周老师一字之改的教导,这次我已能坦然地接受这种改变,并努力完成了任务。
在老师百岁诞辰之际,学生重温“一字之改”的教导,作为对老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