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光的映衬下,曲岩瘦削的脸庞,一副自信的神情。在他手中,焊枪显得听话而轻巧,一会儿工夫,一个作品焊接成功。在曲岩手里,焊接,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作,而成为一项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
作为中国中铁山桥集团一名普通电焊工人,近20年的电焊生涯让曲岩拥有一份不凡的业绩: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第二届“中国中铁十大专家型技术工人”……
谈起工作,曲岩立刻滔滔不绝:“苏通大桥、香港昂船洲大桥、重庆朝天门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等10余个国家重点工程和国外高难度技术标准的桥梁焊接工作,我们团队都参与其中。”
让曲岩印象最深刻的是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这是一项国家重点工程,工程质量如何关系到山桥集团能否在国内公路钢桥市场站稳脚跟。当时建造桥的焊接技术效果差,总有细小裂纹的情况出现。大家开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方案,但效果都不理想。
经过多方面尝试比较,曲岩提出:采用小电流先将拐角处分道焊接,减小焊接收缩应力,然后整体焊接盖面的方案。“最终这个方法解决了问题,我们团队还创下了每班焊接23根闭口肋的最高日产纪录,探伤一次合格率在98%以上。”说着,他不由得兴奋起来。
曲岩是第一批“走出去”为德国建桥的中国工人。2008年9月,身为中铁山桥集团电四班长的曲岩,接手了在德国建桥的任务。
当时曲岩手下只有十几个技校生,平均进厂不到两年。在那段日子里,曲岩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白天,从焊枪的角度调整,到焊接时电流电压的配比,再到焊丝如何摆动,曲岩手把手地对他们进行指导。晚上,别人下班了,他还要留下指导夜班工人。
“建好这座桥不光是我们厂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名片。”曲岩带领团队追求每个细节的极致。当项目结束时,德方没有任何投诉、返工。
近两年,曲岩的工作迎来新的转折点,以他为名成立了曲岩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是公司2012年创立的。当得知要以我的名字命名时,心里很忐忑,深感带好团队进行创新,责任重大。”他坦言。
曲岩创新工作室现有10名成员,由优秀的技术骨干组成,集思广益搞创新,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曲岩对这份工作的追求简单而又极致。“别看我们的工作只是把焊接物粘合在一起,要焊得牢、焊得平,这里的学问大着呢。可能终极一生,我也不敢说能够走到焊接的巅峰”。
让曲岩兴奋的是,创新工作室正在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他带领工作室的年轻人参与公司承接的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在厂内板单元制造中,钢箱梁节段拼装时对接焊缝多,斜底板爬坡对接、腹板立位对接焊缝多,而且焊缝质量要求高,焊接难度大。传统的焊接工艺及大型的焊接机器人都遭遇挑战。
曲岩他们对世界上著名海峡大桥的相关焊接工艺研究个透,但是困惑仍在:“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生搬硬套也许可以满足眼前的要求,但却很难收到最好的效果。”
迎难而上,曲岩创新工作室优选焊接工艺参数,应用于钢箱梁整体拼装和钢锚箱的焊接生产,焊缝外观成形美观,质量稳定,内部质量一次探伤合格率100%。这一焊接工艺创新填补了我国钢桥制造领域的空白。
“这个焊接变形控制法,可以更好地减小焊接修正难度”“这样改变一下组装焊接顺序,可以减小变形”……在他常用的笔记本上,对每一个焊接步骤都做着精细记录,有时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当年仅30岁的曲岩已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如今,伴随着一次次历练,曲岩的焊接技能愈发圆熟,他现在已经是大型桥梁工程多种高难度技术领域的焊接权威。
“事业没有大校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全身心付出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成为“弧光下的桥梁焊接艺术家”,仍是曲岩默默追求的最高境界。
作者:骆沙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