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精英 > 正文
魂牵梦萦系拱桥
2010-05-14 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


 

郑皆连,一个视路桥建设为生命,在拱桥建设事业中倾注毕生心血,破解了拱桥建设千年难题的工程师。他参与广西公路桥梁建设,为广西拱桥发展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的过程,就是广西拱桥建设在中国拱桥王国中崛起,广西公路交通日益发展壮大的历史。
 

初生牛犊 首创拱桥施工新工艺

  郑皆连出生于四川内江一个农民家庭。196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四川冶金学院。1962年,因学校撤并,他转到重庆交通学院桥梁与隧道专业学习,自此与拱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5年,他毕业分配到广西百色公路总段,由于工作出色,第二年,他被调到广西公路工程局,担任双曲拱桥“推先”工作组副组长,推广双曲拱桥新工艺。

  拱桥是一种极富美感和魅力的古老桥型,它跨越能力大、承载能力强,造价低廉。我国拱桥建设历史悠久,在世界享有“拱桥王国”的美誉,而广西拱桥数量质量均居国内前列,被称为“拱桥之乡”。拱桥的传统施工方法是搭建支架建造,有的地方水深流急根本搭不起架,或者搭架成本非常高,建设拱桥比建设其它桥型危险程度高。1968年初,交通部在无锡召开会议,把“双曲拱桥无支架施工”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召集部分省区的桥梁工作者到湖北省攻关。郑皆连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对他的触动很大。回来后,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计算,他对正在进行建设的广西灵山县三里江大桥大胆提出了“双曲拱桥无支架施工”的方案。当时,人们纷纷表示怀疑,交通部课题攻关人员都是资深专家,而郑皆连不过是仅参加工作3年的毛头小伙子,他能行吗?

  然而,郑皆连以实际行动打消了人们的疑虑。他和技术人员一起开展攻关试验,收集资料,计算数据,绘制施工图,精心设计了拱桥无支架施工的各个工序,准备了过细的应急方案,摸索出拱肋分段预制、缆索起重机吊运、钢丝绳扣挂、滑轮组减力、手摇绞车收放、松索合龙的无支架施工新工艺,成功建成跨径46米的三里江大桥。

  这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三里江大桥比交通部在湖北成功攻关的50米跨径无支架施工桥梁提早了两个月,交通部双曲拱桥施工定稿工作会议给广西发来贺电称“首创了我国较大跨径双曲拱桥无支贺吊装施工新工艺,为双曲拱桥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里江大桥建成后,全国先后有20多个省区的桥梁专家前来参观,三里江大桥双曲拱桥无支架吊装施工新工艺在全国迅速推广起来,仅广西用此法修建的双曲拱桥就达上万延米,节省拱架木料超万立方米。
 

大胆创新 连摘拱桥技术新成果

  双曲拱桥整体性和施工横向稳定性差,在重荷载、大交通量运营情况下,容易出现病害,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对此,郑皆连忧心忡忡,一直在研究替代双曲拱桥的桥型。1976年,郑皆连吸取了75米跨径的福建闽清大桥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大胆加以改进,成功地设计了跨径组合为90+105+90米、重量轻、经济美观的来宾红水河大桥。这是我国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座无支架施工钢筋砼薄壁组合箱型拱桥,也是广西第一座钢筋砼箱型拱桥,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广西优秀设计一等奖。他还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设计了一套吊重400KN、索跨400米的缆索起重机,解决了质量约40吨、长33米的钢筋砼拱箱在空中没有支架的条件下准确地栓接及合龙成拱的难题,同时,他还编制了广西第一个拱桥静力电算程序,使这座被文汇报记者称之为“母桥”的桥梁设计理念从此传遍八桂大地。截至郑皆连在拱桥建设技术取得里程碑式突破的1992年,广西修建钢筋砼箱型拱桥达40多座,总长达2万多延米,占当时广西公路大桥总数的70%,与修建同跨径的其它桥型相比,节省资金上亿元。

  1977年开工的柳州二桥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箱型连续梁桥。这是我国当时规模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顶推连续梁大桥,设计、施工难度非常大。郑皆连主持了该桥设计,设计完成后又调到施工单位领导了该桥施工。他凭着自学日语,翻阅当时所能收集到的日本铁路、公路20多座顶推连续梁大桥设计、施工的总结文献以及有关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最后提出箱梁的制作及顶推工艺,采用“多点顶推法”施工,终于将1联9跨60米、重9655吨、长541.6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箱型连续梁顶推到位,轴线最大偏离值仅1.5毫米。柳州二桥设计精,质量高,造价低于国内同类型桥梁的20%,赢得了国内外桥梁专家的高度评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广西优秀设计一等奖。
 

破解难题 再创拱桥王国新辉煌

  钢丝绳斜拉扣挂松索合龙法施工工艺的出现,虽解决了修桥不搭拱架的难题,但拱肋悬拼段数一般不过5段,钢筋混凝土拱桥跨径不超过150米。广西河流纵横,河槽多为V型或U型石质结构,具有修建特大跨径拱桥的良好条件,郑皆连想,如果能解决三四百跨径拱桥的设计和施工难题,绝大多数河流就可以一跨而过,广西不就可以用更少资金建更多的桥了吗?

  1992年12月,邕宁邕江大桥开工建设,这座中承式特大跨径拱桥跨径达312米,比当时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同类桥梁多72米,其设计与施工研究被列入交通部“八五”联合科技攻关项目,郑皆连担任大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和专家组组长。

  建设特大跨径拱桥,最大难题是如何确保万无一失地把质量上千吨的拱肋构件悬拼成拱。他根据多年采用钢丝绳斜拉扣挂悬拼拱桥的实践,并受斜拉桥施工的启发,提出了千斤顶施力、钢绞线斜拉扣挂、悬拼架设拱肋合龙后松索和千斤顶斜拉、扣索调载连续浇注拱肋外包砼两项新技术。采用合龙后松索技术,拱肋段在合龙过程中标高变化小,可以上永久性横联,合龙精度高,横向稳定好,悬拼速度快,仅用24天就完成了18段质量上千吨的钢拱骨架悬拼吊装合龙。采用千斤顶斜拉扣挂连续浇注拱肋外包砼技术,仅用40小时就完成了拱肋底板从两边拱脚直到拱顶混凝土连续浇注,而按照多工作面平衡施工法,需要35天才能完成。新的拱桥施工技术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300米左右跨径拱桥每平方米实际造价约为5000元,仅为同跨径悬索桥的四分之一、斜拉桥的二分之一。

  经交通部组织鉴定,这一系列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两项施工技术是国内、外首创,居国际领先水平,用此技术可望悬拼500米跨径的特大拱桥,由于取得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邕宁邕江大桥的成功修建,为建设更大跨径的拱桥开发出了成套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修建大跨径拱桥的热潮。在长江、黄浦江等大江大河上,建设者们先后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钢筋砼拱桥——跨径420米的万县长江大桥,世界最大的钢管砼拱桥——跨径460米的巫山长江大桥,世界最大的钢拱桥——跨径550米的上海卢浦大桥。
 

志在千里 栽培拱桥建设接班人

  在用拱桥证明自我价值,塑造拱桥建设华彩乐章的同时,郑皆连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拱桥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出去,如何培养出更多的拱桥建设人才。1983年11月,郑皆连担任广西交通厅副总工程师,1985年12月,他又被任命为副厅长兼总工程师,负责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的组织领导、规划设计和工程技术的审核把关。在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时候,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亲自带领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作为总揽全局的领导,他关心桥梁建设人才的成长,经常主动要求桥梁建设重大项目的主要技术人员向他汇报情况,多次到项目实地考察。2000年12月,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路桥建设科研中,他主动辞去行政领导职务,承担拱桥等一些科研课题工作。他对于爱这行、干这行的路桥建设者总是不吝赐教,对广西区内在建的拱桥十分关注,经常过问建设情况,帮助技术人员解决技术上的难题。随着一座座石造的、钢造的彩虹在拱桥王国中矗立,一代代技术尖兵不断地成长起来。王劼耘,先后参与或主持邕宁邕江大桥、南宁至北海高速公路三岸邕江大桥、重庆市万州大桥、武汉市江汉五桥和杭州市钱塘江四桥等特大型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和技术研究,曾捧回“鲁班奖”、“詹天佑大奖”等,获广西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广西优秀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梁军林,承担或主要参加国家“八.五”攻关专题、交通部重点项目计划、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研究、交通部行业规范编制和广西交通科技项目等20多项,参与编写《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岩熔地区公路建设、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和结构混凝土技术方面,取得一批研究成果,被评为广西优秀专家,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开始,郑皆连受聘为广西大学教授,培养桥梁结构博士生。2004年,郑皆连受聘为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尽管培养人才工作劳心劳力,他却乐呵呵地说,“我希望为祖国的桥梁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院士工匠 青史难书悠悠赤子情

  郑皆连至今主持设计的大桥曾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项,主持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国家二、三等奖各1项,省级一等项1项、二等奖2项。他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虽然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但他在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时候还谦虚地说:自己非名牌学校毕业,没有国外学习经历,没有在黄河、长江修过桥,自己只是个普通工匠……

  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广西党委、政府决定编写一部《广西大百科全书》,其中人物卷的首篇,就是广西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路桥工程专家,广西公路学会理事长、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广西科协主席、交通部技术顾问、交通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郑皆连。2008年3月的一天,该篇作者广西人事厅副厅长何利顺敲开了郑皆连办公室的门,想亲自对他进行深入的采访。听了何副厅长的来意后,郑皆连一如既往地说道,“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匠,在几十年工作中建了一些桥梁,在拱桥建设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能够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机会和厚爱。”

  就是这样一个头发灰白、中等个子的六旬老先生,当面对荣誉、地位、财富时,常常木讷而寡言,而当谈及桥梁及交通发展时,却眼神清亮,满怀深情。附加于他名字之前的所有官价头衔,无法表达他全部内心之万一,而他对桥梁事业倾注毕生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在专业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设的卓越贡献,才是承载他灵魂厚重之所在。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