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孟波:“埃菲尔第二”
他出生在河南一个农民家庭,高大结实,皮肤黝黑,憨厚直爽。
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周孟波进入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两年后因设计一座铁塔而一鸣惊人。
1992年初,院里为深圳“世界之窗”设计仿“埃菲尔铁塔”。由于缺少资料,设计工作三个多月毫无进展。这时,27岁的周孟波主动请缨
埃菲尔铁塔高320米,由1.8万个部件组成,光铆钉就用了100多万个!深圳“世界之窗”要求按原塔比例缩小,但仍高103米,其几何关系和三维变化十分复杂。
仅凭从科普书上复印下来的两三页资料,周孟波苦干7个月,绘制700多张图纸,终于揭开了埃菲尔铁塔的神秘面纱。仿建的埃菲尔铁塔,成为深圳“世界之窗”的标志性景观。
去年,周孟波到法国巴黎,看到埃菲尔铁塔与自己当年的设计竟无两样,笑言:“我可自称‘埃菲尔第二’了。”
1994年,周孟波被派往武汉长江二桥,担任大桥局方面的常务副指挥长,该桥建成后获得鲁班奖。但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另一座桥———
芜湖长江大桥,工程量为武汉和南京长江大桥之和,312米的主跨创世界同类桥梁之最,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近20项。1996年被任命为大桥建设指挥长时,周孟波32岁。
10号主桥墩在江中水深流急处,封底先要将直径30.5米、近20层楼高的钢围堰,穿过30多米的砂层扎在基岩上,然后浇筑8米厚的混凝土底板。巨大的水压,施工如有不慎就会出现大井喷。20多天里,周孟波精心组织、合理调度,和工人们一道驯服了这个重700吨的庞然大物。
周孟波首创“准项目法”进行施工管理,全桥部分工程优良率达100%。1999年,他代表建设者发出《芜湖大桥质量宣言》,承诺对大桥质量终身负责。
2000年9月,芜湖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被称为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第4座里程碑。通车前一个月,周孟波被任命为大桥局局长,带领这支有2.2万名职工的“建桥国家队”。
当时,大桥局一年合同额20多亿元,主要是靠“娘家”铁道部给饭吃。周孟波上任后,大桥局与铁道部彻底脱钩,没娘的孩子开始找奶吃。
2001年4月,大桥局整体改制为“中铁大桥局集团”,周孟波出任总经理。他组建起10个控股子公司,设立4个经营实体,将机关部门由21个减少到13个。
在改革方面,周孟波肯定是“前卫”的。他在集团内相继推出子公司经营者年薪制、项目经理期薪制和集团公司人员岗薪制,关键岗位和普通岗位工资的差距最高达7倍。
接着,他又推行集团股份制改造、主辅业分离、劳务层和管理层分开,使这家老国企迸发出勃勃生机。
短短几年间,脱胎换骨的大桥局集团相继拿下上海东海跨海大桥等3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在国际竞标中也屡屡得手,承建了孟加拉国帕克西桥和澳门澳凼三桥、香港后海湾大桥。
去年,该集团新签合同额80亿元,比1999年翻了近两番,跻身世界十大桥梁承包商之列。
记者见过一些和周孟波在“一个锅里吃过饭”的人,大家十分认同他:“果敢背后有细致,精力旺盛有人情。”
大周孟波10多岁、在芜湖大桥工地给其做过副手的刘崇梁说:“遇到复杂问题,他会先听大家的意见。当他拿出解决方案时,一定是胸有成竹了。”
曾给周孟波做过办公室主任的张敏说:和周孟波一起出差最累,他体力好,你一路小跑才跟得上。但张敏最推崇周孟波的,是人格魅力。
过去,“桥老大”不太在乎局外专家的意见,在外面“树敌”不少。周孟波要求大家不但要尊重业主和监理单位,还应尊重全国的专家。此后,各地专家对大桥局称道的明显多了。
近两年来,大桥局集团出现一道新景观:20多位出走沿海打工的老专家纷纷“燕归来”。尽管回来后的收入不如在外边丰厚,但他们都说“值”![page]
王海怀:外柔内刚大智谋
清瘦的身材,白净的娃娃脸,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不认识他的人以为是一个年轻的技术员。
王海怀,2002年起担任二航局局长,时年34岁,是二航局和中港集团历史上最年轻的局长。这个来自四川的山娃子,由一个技术员到成为有1.1万名职工的大型国企领导,只用了11年。1991年,王海怀从重庆交通学院毕业后来到二航局,到上海合流污水治理工地当了一名技术员。他和工人师傅们一块干活,有时连续三天三夜不睡觉,大伙很快就喜欢上这个身体单薄、干活拼命的年轻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二航局由港口建设领域进军路桥市场。
江阴长江大桥是该局承建的第一个世界级桥梁工程,这座特大型悬索桥主跨1385米,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四。1995年,27岁的王海怀受命到其中一个标段当项目常务副经理,他组织人员相继攻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爬模施工及横梁支撑等重大技术难关。江阴大桥建成后获国际桥梁协会颁发的“尤金菲戈”大奖,“二航”品牌也从此一炮打响。1999年,已是二航局局长助理的王海怀,出任鄂黄长江大桥项目部经理。
鄂黄大桥位于黄冈、鄂州之间,江面水深流急,水下地质有断层、裂缝,还有溶洞。专家评价:这里集中了长江建桥中的所有难点。
在长江上建特大桥,主桥墩通常要两个枯水期才能出水。但此次业主要求:在一个枯水期内,主桥墩出水。
王海怀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使用高桩钻孔平台加有底钢吊箱,取代传统钢围堰平台;超常规使用“三向定位船稳桩施工工艺”,近两个足球场大的施工钢平台一周后就在江面耸立起来;用“护筒二次复打施工工艺”对付裂缝、溶洞,19根直径3米的嵌岩钻孔桩99天完成。
王海怀带领二航人攻克了19道技术难关,同时完成了19项科研课题,创造出一个个令人称奇的“鄂黄速度”
一个枯水期实现1个主塔、4个深水墩同时出水,开长江建桥史先河;7个半月时间实现172米高主索塔封顶,创高塔施工新纪录;提前一年大桥合龙,创同类桥梁建设速度之最。
交通部总工程师赞叹:“地质环境如此恶劣,优良品率达100%,合龙段标高误差仅2毫米,实在是一大奇迹!”
2002年,年轻的他走上局长岗位,提出打造“百年二航”,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仅仅一年时间,二航局就通过了国际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
二航局10多个分公司分布在重庆、武汉、芜湖、镇江等地,每年有100多个项目分布在全国各地及国外,王海怀坐镇武汉,调动千军万马,运筹帷幄。
与王海怀交流时,你能透过他文弱的外表、平静的语气,发现他心中的惊涛骇浪和大智谋。他并非学管理出身,但对现代管理烂熟于胸,运用得出神入化。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竞标中,面对国内外强手,王海怀演绎出一曲“合作竞争”的经典案例:
杭州湾大桥是目前在建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一场既拼技术、又拼设备的较量。王海怀果断拍板:建一条世界上最先进的起重打桩船,所需的1.6亿元资金通过与日本中西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投入。这一招,使二航局成功中标两个标段,合同额达10多亿元。
不限于此,王海怀有更多的考量:“最直接的是分散投资风险,最主要的是与具有世界水平的同行加强合作,最深的用意是探索二航局改制的路径。”
运用战略上的不断变招、出新,去年底以来,二航局新签合同额70亿元,同时在长江上建设5座世界级的大桥,跻身中国建桥第一军团。